好家伙!《东极岛》还未上映就被抵制,最恶心的一幕出现了_电影_英国_战俘
发布日期:2025-08-19 16:54 点击次数:66
这年暑期档真是热闹非凡!先是《长安的荔枝》票房逼近10亿,口碑也不错,紧接着《浪浪山小妖怪》和《罗小黑战记2》这类国产动画也在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,成绩不差。然而,最让人眼前一亮的,无疑是《南京照相馆》,15天内票房即将突破20亿,实在是让人大吃一惊。
在这种强势局面下,许多人不禁把目光投向了另一部国产抗日题材影片——《东极岛》,大家都在好奇它会怎样表现。没想到,最让人震惊的一幕却发生了,《东极岛》还没上映,就已经遭到了激烈的抵制。到底是怎么回事,难道它真成了“问题片”吗?
可能很多人对《东极岛》还不太了解。这部电影改编自历史上的“里斯本丸沉船事件”,故事发生在二战期间,当时,英国人被日军俘虏,原本打算带回日本。结果,一艘美国战舰向这艘船发射了鱼雷,船即将沉没。为了防止英国战俘逃脱,日军将所有战俘锁在船舱底,还钉死了舱门。直到舟山的渔民们得知此事,冒着生命危险出海,最终成功救出了近400名战俘。
展开剩余80%从故事来看,这本应是充满正能量的影片,展现了中国渔民的无私与勇敢,哪怕生活贫困、未受过教育,他们依然不忘在他人危难时伸出援手。让人意外的是,这样一部电影竟然也遭到了一些人的“喷”。更令人难以置信的是,抵制者们提出的理由更是荒谬,比如“丑化渔民形象”,“英国人不懂感恩”以及所谓的“外国人启蒙论”。
其中,有人认为电影中的渔民过于粗犷,衣衫褴褛,像野人一样。而且在电影中,英国人还向渔民解释家国抗日的意义。更有甚者提到一个情节,渔民们救了英国人后,其中一位英国人为了感谢渔民递上一根烟,这居然也成为了抵制者的攻击点。他们觉得,救了人家三百多条命,递根烟就能解决?这算什么感谢?
更有批评指出,电影中的英国人敬礼感谢渔民时,穿得整整齐齐,而渔民却依然是赤膊上阵,这无疑是在恶意丑化渔民形象。但这些说法,真的站得住脚吗?
事实上,1940年代的中国是战火纷飞的年代,百姓生活困苦,哪有多余的钱和精力去关注衣着?看看老照片,海边的渔民很多都是赤裸上身,甚至有些干脆连裤子都不穿。至于抽烟和说脏话,也并非是电影特意丑化的,而是那个年代的真实写照。至于英国人为什么穿得干净整齐,这也很简单,那些是他们自己的军装,跟丑化完全无关。
更何况,抵制者从未提及渔民们冒着日军扫射的危险,驾着46艘渔船去救人这一壮举。对于渔民来说,救人就是天经地义的事,救的是谁、来自哪里、是否感恩,这些他们从不考虑。真正感人的是他们那份大爱与无私,而不是衣着的“高低”。
关于送烟的情节,抵制者也太过吹毛求疵。英国人被日军俘虏,身无长物,能带什么东西表示感谢?烟估计是他们唯一能拿出来的东西。而且,事实上,东极岛的历史并没有被遗忘。去年,东极岛英军战俘的后代曾专程来到东极岛,向渔民表示感谢,这也证明了英国人是懂得感恩的。
至于所谓的“外国人启蒙论”,这更是对中国抗日精神的恶意曲解。从鸦片战争到抗日战争,中华民族的家国情怀和血性早已深植人心,并非因为电影中的救援事件才诞生。
从央视的反应来看,《东极岛》并没有任何问题。8月6日,央视发文盛赞电影,称其让全世界了解历史真相。8月8日,电影上映当天,央视又通过短视频平台发布了对电影主演吴磊的采访,主题也是“让历史真相为人知晓”。这足以表明,央视对电影的态度已经非常明确。
总之,东极岛的英雄事迹不应被忘记。或许这个故事并不为大众所熟知,但它是值得铭记的,这些平民英雄也应当受到尊敬。
免责声明:文章内容和图片来源网络,旨在传递社会正能量,拒绝低俗与负面影响。如有版权或人物侵权问题,请及时联系,我们会尽快删除或修改。如有疑问部分,也会根据反馈做出调整。
本文信息来源:千龙网、光明网
发布于:山东省